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NBA

76.6%认为带薪休假需要政府力推才能落实

2025-04-05 20:39:54 浏览:94

共同綁定期間為今年「9月22日至10月1日」,人數上限5位,含1名已完成個人數位綁定的主綁人及4名被綁定人,非家人也能「揪團」消費。

無論一個人再有財富、名望、美貌、魅力......等等,他要透過這些特質獲得他所想要的事物也是權力作用後的結果,而不是擁有這些特質必然等於權力。當我們說一個人掌握著權力,不僅意味著這個人的能力超凡,擁有常人所沒有的魅力與領導力等等。

76.6%认为带薪休假需要政府力推才能落实

黛博拉如是說:「本書旨在導正大家看待權力的常見誤解:權力是什麼,權力如何運作,以及權力如何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例如當帥哥美女在一群帥哥美女之中,其容貌上的優勢就必然不如以往來得湊效,其它條件亦然。所以,權力絕對不會只存在其中一方。」(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貌似只要談到「權力」二字,容易會與負面的形象沾上而讓人望而生畏。也就是說,黛博拉發現權力未必會帶來絕對的腐化,甚至有時候會激發人性中與他人合作的善良面。

首先,黛博拉向讀者們解釋何謂「權力」,同時他也以類似於辯證法的方式透過反面澄清:「權力不是/不等於什麼」,藉此讓讀者更加理解權力的本質與運作的邏輯。」——於是乎,黛博拉鄭重駁斥了大眾對於權力的迷思,即不能將權力簡單視之為個人發揮某種特質去獲取或者累積起來的資本。聚集峇里島傳統生活樣態和梯田景觀為主的Ubud區。

落筆之前,我必須先強調,這僅僅是峇里島其中一個區域發生的故事,並不代表全印尼。他們的生活標準從疫情前人均500萬印尼盾一個月(約新台幣9700元),驟降到三個人共花費70萬一個月(約新台幣1400元)。絕大部分的本地人都在導遊、司機、飯店、體驗活動的嚮導等這類服務業發展。我原本預設他們會哀怨綿綿,但我卻意外的感受到他們的天性樂觀,甚至有點阿Q精神。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在峇里島的外國旅客們,在沙灘上漫步。疫情前主要是接咖啡廳的訂單,改造廢棄玻璃瓶變成客製化杯子,平均一個月收入有150萬到300萬印尼盾不等(約新台幣3000元到6000元)。

76.6%认为带薪休假需要政府力推才能落实

我所生活的區域是峇里島的中部Ubud區,疫情前的旅遊區重地之一。我隨機問了一些當地人,關於疫情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以及他們如何應對。他的生活型態如同大部分峇里島的藝術家,一半的時間在街頭畫畫,一半的時間則流連於各大咖啡館跟外國人談天說地。與Bimo同住在廢墟的Pak Siwo ,也是在峇里島工作的外島人。

這個廢墟裡,還住著與他類似際遇的另外兩個外島人。但另一半區域,如聚集了近乎半數五星級飯店的Nusa Dua。然而,現在峇里島的咖啡廳生意不是陣亡就是慘澹經營。而我也只是千萬人中的其中一個旁觀者,我訴說的故事,可能僅僅是這片土地上冰山一角的樣貌。

這一波少而又少的峇里島外國人,大多都移居夜夜笙歌的Canggu區,其他區域則宛如死城。一環扣一環,如同壞掉的洋蔥,由核心擴散到外層。

76.6%认为带薪休假需要政府力推才能落实

疫情將近一年半,峇里島收到的衝擊和影響大嗎? 峇里島有一半的偏遠區域,是務農為主的非旅遊區,當地人本就是過著清貧樸實的生活,原本也沒有分到旅遊業熱錢的一杯羹,現在受到疫情的衝擊固然也不大。外國人最愛衝浪、浮潛的Kuta。

至於肉類,當然是一餐都沒有。憑藉出色的口才,Bimo總能找到青睞他畫作的客人廢墟是久滯無人使用的villa,但雜草叢生、連窗戶和門都被人偷走的斷壁殘垣之地。他們可能對我有所保留,一些難以啟齒的、讓自己無地自容的故事就嚥在喉中。這筆收入遠高於峇里島政府設定的最低月薪收入標準270萬印尼盾(註:政府設定的峇里島最低收入標準「UMK」,在不同區域是249.4萬到293萬印尼盾,約新台幣4900元到5700元)。他坦言,每個月至少能賣掉一副畫作,一個大型畫作售價約7百萬到9百萬印尼盾(約新台幣14000元到18000元),一個小型作品售價約5百萬到6百萬印尼盾(約新台幣9700元到12000元)。

即便這麼艱刻的生活環境,他們還有照顧兩隻流浪狗和兩隻流浪貓,當然,他們的貓貓狗狗也只能被迫成為素食者,一樣吃地瓜木薯為生。聚集峇里島傳統生活樣態和梯田景觀為主的Ubud區。

當這群體在集體失業或半就業狀態下,沒有經濟來源也就失去了消費動力,也連帶衝擊了服務於這類打工階層的服務業。以及聚集外國人、酒吧、派對,有不夜城之稱的Canggu區,和圍繞著這幾大區域而聚集最多各地勞工的市區Denpasar,都是被疫情衝擊得遍體鱗傷的地域。

這個廢墟裡,還住著與他類似際遇的另外兩個外島人。落筆之前,我必須先強調,這僅僅是峇里島其中一個區域發生的故事,並不代表全印尼。

他們在廢墟的空地,自己種木薯、椰子、薑、野菜、木瓜,仰賴自然的恩賜來獲得免費食物來源,當然,這些蔬果是有限的,裹腹可以,但溫飽就真的冷暖自知。這70萬只能剛好支付在電費、買米和唯一一台機車的油錢,沒有任何多餘的預算。不難想像,整個峇里島的金流運作是停滯或極其緩慢。現在還停留在峇里島的外國人,多是「舊人」——要麼是原本已經久居此地,還有少數因為疫情而沒有離開印尼的遊客。

有一次我從朋友那邊拿到5公斤的魚肉邊角料,轉送給他們的貓狗。Photo Credit:Claudia 以廢墟為家的Pak Bimo,和他養的流浪貓。

然而,疫情洗禮頓時讓峇里島失去了國際觀光客,本地人當然不可能去花幾個月的薪水去買一個只能看的畫作。我所生活的區域是峇里島的中部Ubud區,疫情前的旅遊區重地之一。

久而久之,水泄不通的峇里島落得空城,更有人笑侃,旅遊勝區Ubud,只剩本地人和稻田,95%的商業街店舖食肆全部倒閉清空,已經儼然如「鬼城」的鄉下。然而,現在峇里島的咖啡廳生意不是陣亡就是慘澹經營。

他們的生活標準從疫情前人均500萬印尼盾一個月(約新台幣9700元),驟降到三個人共花費70萬一個月(約新台幣1400元)。但另一半區域,如聚集了近乎半數五星級飯店的Nusa Dua。外國人最愛衝浪、浮潛的Kuta。這一波少而又少的峇里島外國人,大多都移居夜夜笙歌的Canggu區,其他區域則宛如死城。

當然這很可能是因為我作為一個外國人,對他們來說,始終是一個外人。停航將近一年半的峇里島國際機場原本打算在6月重新開放一條新加坡航線,結果遇上Delta病毒重創印尼創下全國疫情新高峰,固然開放峇里島也就成了紙上談兵的笑話了。

至於肉類,當然是一餐都沒有。Bimo頓失收入來源,沒有存款概念的他,自言疫情後三個月,銀行餘額就歸零了。

因此Bimo退掉了原本租的套房,以及租的機車,搬到了一個只需要付電費的廢墟裡。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在峇里島的外國旅客們,在沙灘上漫步。